从去年开始,我就考虑帕金森病症治疗的事情了。去年春节,在马来西亚的时候,环境相对安静一点,我就开始考虑到一个问题,就是现在手机对心脑的影响其实非常大。
未来,受到广泛使用手机的影响,大家身体上的问题很可能会比较集中在心脑血管方面。尤其是以帕金森症来呈现。
当年,邓小平、里根得的都是帕金森病,主要原因是他们太忙。太忙之后,人的精神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。从原理上来讲,“神、气和形”是一体的,神是什么样的,气也肯定跟着变成什么样的。神起着一个先导的作用,神带着气的变化,而气是形的先导,气带动着形的变化。
帕金森病人其实是很痛苦的,手会不停的抖动。从去年开始,想到因为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,会导致更多这样的病患产生,我就在想:这个该怎么办?
可能,我们研究所得提前做一些研究和准备工作,就怕将来大面积爆发的时候,大家会手忙脚乱。
现在来看,现代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忙,尤其是邮件、微信、视频等交互式来往方式越来越便捷,反而让人们越来越忙碌了。可以说,通讯越方便,意味着交互程度就越高。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就是你很难从这种交流和生活方式里面跳脱出来,因为全社会都这样,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标准,社会生活方式。
大家都按照这个社会生活方式约定俗成以后,你就很难独善其身,除非你不在社会群体里工作和生活了。现在,你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,也都按这个习惯来了,包括大部分社会服务的提供,也都离不开网络和手机的使用。这就造成全社会的成员,都要长时间频繁使用手机的实际情况。
而这种社会习惯和生活状态,跟你的身体和生命是有冲突的,长期冲突的集中表达形式,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症。
这就像以前医院里不会有这么多癌症病患,之所以现在有这么多癌症病患者出现,就是这个冲突长期未能解决造成的。未来帕金森病的情况,可能就会像癌症一样,通过大面积爆发,来展示社会生活与人的生命的冲突问题。
当我们这个社会整体上还不能认知生命规律的时候,难免就会出现跟人的生命的冲突。这种冲突,就像我们跟环境的关系一样,当你不能了知环境的规律,你就会与之产生冲突,而冲突会以一个力量的方式来向你展示它的存在。生命也是一样,如果你不尊重它而过度使用的话,它就会以一个严重疾病的形式来惩罚你。
对我们来讲,可能得有一些方案和预案来对治这种情况。我们不可能要求人类回到一百年前,甚至都不能要求人类不使用微信,因为现在连收水电费都镶嵌在微信上了,我们已经退不回以前的生活方式了。
在互联网时代,比如我们每天这么多人都要去银行、电信、行政中心等各处办事,这么大量而复杂的工作,现在没有电脑的支持,从工作量和效率上来讲,人是根本处理不了的,一定要由软件和网络的帮助。
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看ipod、玩手机,这件事情以后会发展成很清楚的因果链条,现在,好像我们只能通过再附加一个习惯,来给孩子另外打一个生命程序上的“补丁”。比如通过一个运动,或建立一个习惯,把他们的生命状态翻转到正常状态中来。否则,这些孩子们的身心就很可能出问题,这样一直冲突下去,人不就完蛋了吗?